酒与中医有哪些渊源呢
酒(本文指白酒)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,不仅浸透着祖先的智慧,而且更具价值的是这种味道独特的中国“饮料”还有一定的治病、养生、保健和防病的作用。那酒是怎样被先贤们发明的呢?酒与中医有哪些渊源呢?
中医理论认为,酒性温热,味甘、辛、苦,归心、肝、胃、肺经,功效舒筋活络,止痛散寒,温通经脉,引行药势,用于风寒湿痹,筋脉痉挛,且有导引其他达病所之功。
酒与医
“医”字的繁体是“醫”,下边有“酉”表示古代盛酒的坛子,这是个象形字。赵荣光先生著作《中华酒文化》中对酒和醫的关系有所详述。书中提到,许慎在其《说文解字》中解释“酒”和“醫”云:“酒,从水从酉。醫,治病工也……得酒而使。从酉……酒所(yǐ)治病也。”醫字从酉,说明在古代酒和醫有不解之缘。《周礼》中记载:“浆人,掌共王之六饮:水、浆、醴、凉、醫、酏,入于酒府。”早在几千年前的周朝,以周天子为代表的贵族阶级就把味道醇厚的“醫”来做为日常保健的饮料了。《黄帝内经》中就专门记述了酒的药理与医疗功效,如鸡矢醴,相当于现代的虎骨木瓜酒,把浸入酒内,经过一定时间,或隔汤煎煮、滤去渣,取液服,以风寒湿痹痛。酒是谁发明的呢?就小编了解据《中国文化史概要》介绍,《吕氏春秋》《战国策》等先秦典籍记载是夏禹时代司掌造酒的女官员——仪狄发明的酒。而酒的雏形则是“醴”。“醴”是一种糯米经发酵而成的醪糟儿,醪糟儿洁白细腻、稠状的糟糊可当主食,而上面清亮醇香的汁液,性绵柔,味酸甜,适量饮用还可通血脉,御寒气,行药势。在中国古代不管是社稷还是家族,凡是重大的祭祀活动都要有祭酒的仪式,源于此古代的酒甚至被认为是一种医治百病的神灵之药。这大概是“酒为百药之长”的缘由了吧。
为什么说酱香型白酒更保健呢
1、酱香型白酒的酒精度选择较为合理,其它的酒为65%、60%的时候,酱香型白酒为53%,这个浓度经科学验证是酒精分子与水分子缔结较牢固的时候。
2、真正的酱香型白酒需要经高温接酒和三年以上储存,因此易挥发的低沸点物质在馏酒和储存中已挥发,从而表现为酒体口感醇厚、不刺喉、不上火、空杯留香长。
3、经检测真正的酱香型白酒的酸度是其它白酒的3—4倍,而且主要是乙酸和乳酸,这两中酸对人体有益是中外公认的。
4、经检测真正的酱香型白酒的酚类物质是其它白酒的4倍,酚类物质干红葡萄酒能预防心血管病的重要原因。
5、正的酱香型白酒不准添加任何非自身发酵的物质,不像其它蒸馏酒可随意添加香精、酒精、和水,酱香型白酒是发酵食品。
6、正的酱香型白酒必须经过七次取酒,八次堆积入池发酵,九次蒸烤,两次投料。必须在端午节这天采取。因此,酱香型白酒是健康酒,生态酒,能够满足消费者更深次的需求。
什么是纯粮食酒
纯粮食酒其实就是原酒,是烤出来后没有勾兑的原始酒液,一般度数都在60°以上。如果被酒厂拿来勾调降度成瓶装酒的话就被称为基酒,被酒厂拿来直接卖就被称为散酒。不过再补刀下,市面上所谓的散酒连锁店,大部分卖的散酒其实不是粮食酒还是酒精酒,其中很多品牌都是山东的,这又涉及到酿酒地域性资源的问题,就不在这多说了。
酒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广泛存在的饮料,其起源和演变充满着神秘和传奇色彩。关于“酒”的字源,可以解读为由三个“水”字和一个“酉”字组成,说明酒是由水酿造而成的,并与当时的“酉”时辰相关联。此外,“酒”的发音选用“jiu”这个音读,就是因为汉字里的“酒”字本身就是以“jiu”音为主要音读而来的。